

中秋临近配资炒股配资优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同胞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传承千年的“跳月”仪式。
身着盛装,围聚月下跳月,以此来祭拜月神,苗族的中秋习俗承载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团圆的期许。当“万物有灵”的信仰融入每一个仪式细节,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表达,不仅是苗族先民智慧的传承,更成为中华文化谱系中独具特色的璀璨篇章。
远在千里之外,坐落于北京金鱼胡同的北京王府半岛酒店携手苗族剪纸非遗艺术家蒋红麟,特别呈献“鱼龙拱月”艺术家限量款月饼礼盒,为千万家庭的中秋团圆带去甜蜜的祝福。“纹脉心生”为主题的艺术个展同期于酒店三层画廊举行,一场以纹脉托举千年美学的当代艺术叙事自此展开。
借由苗族祥瑞元素让观者在光影交织间,直观感受远古图腾跨越时空的熠熠光辉。作为苗族剪纸非遗艺术家,蒋红麟自幼浸润在黔东南的苗族文化氛围中,始终以敬畏之心探寻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致力于推广苗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无稿剪纸技艺
“拱月”映团圆
“苗族纹样,有图,必有意,必吉祥。中国人也都特别喜欢讨一个吉祥的寓意,我就觉得这样的一个作品,它做成礼物的话,能够代表着我们满满的心意。这不仅仅是一个包装,更是代表了中国人最讲究的礼尚往来的这种心意。”蒋红麟将美好祝福与期许,融入到了纹样的设计之中,“刚好,苗族文化中有一个图腾叫鱼龙。鱼化为龙,飞天护月,是个非常祥瑞的象征意象。”于是,在蒋红麟手中,“鱼龙拱月”应运而生。
“鱼龙拱月”纹样也巧妙地将苗族元素与在地文化巧妙融合,“这一次的合作是因设计中秋月饼礼盒为起,王府半岛地处金鱼胡同,通过金鱼和月亮为主题进行结合,再合适不过了。”


“鱼龙拱月”艺术家限量款月饼礼盒
对称的鱼龙蝶和圆月造型跃然礼盒之上,层叠的剪纸纹路立体展现鱼龙托圆月的灵动动态美感,流畅精巧,栩栩如生。此次的礼盒图样以精湛纸雕工艺制作十层分层,叠放而成。立体创作对蒋红麟而言并非全新挑战,此前,她已在多件装置作品中积累经验,一直致力于打破二维作品的边界,探索其向三维形态转化的路径。正如她所说,她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纸雕,是不一样的非遗呈现形式,以此与当下审美达到的深度契合。

“鱼龙拱月”剪纸纹样
苗韵文化传承在路上
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一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地,具有苗族血统的蒋红麟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苗族文化心生向往,她经常会无意识地收藏一些苗绣碎片。每当苗族有重大节日,她总能看到族人身着盛装参与盛大祭祀活动。“给我的感觉就特别像穿越时空的感觉”,这份童年的触动,让她对苗族服饰、文化与祭祀活动萌生出浓厚的兴趣。从最初无意识关注,慢慢过渡去做了更多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如今,蒋红麟对于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苗族剪纸非遗艺术家蒋红麟
蒋红麟与苗族剪纸的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体验课。在此之前,蒋红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苗族有剪纸的存在,她解释道,“苗族剪纸与汉族剪纸不同,它是作为刺绣的一个底稿存在的。因为苗族大部分人都会刺绣,但很少有人会剪纸,所以会剪纸的人就特别受人尊重。”正是这堂体验课,为她打开了一个门,让她真正走进了苗族传统工艺的深层世界。
无数次的日常观察让苗族图腾纹样融入了她的基因之中,使得蒋红麟的剪纸作品得以以无稿的形式完成。脱离画稿剪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挑战,而这对于蒋红麟来说,甚至是很容易的部分,“因为它就是一种‘心流’剪纸,它就像我血液里面的一种脉动。顺应心流,剪刀在纸面游走的时候,图样就自然显化出来了。”


凤蝶与涡陀(左)螭龙两仪(右)
纹样是文字的前世,文字是纹样的今生。苗族文化以“纹样即史书”的独特表达形式,讲述着万物生的故事。仔细观察蒋红麟的作品,如《鱼龙蝶》《火焰蝶》《凤蝶与涡陀》,我们都无法忽视“蝶”纹样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这和苗族神话中“蝴蝶妈妈”的创世形象有关。“蝴蝶妈妈”诞生于枫树树心,其与水泡结合诞下十二枚卵,经鹡宇鸟孵化出姜央、牛、龙等生命体。因此,在苗族文化中,她象征着生命起源与转化,被称为“万物之母”。
在非遗传承方面,蒋红麟一直致力于将古老的民族艺术复活到现代的美学世界中,让苗族文化从古典古籍和博物馆中走出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生活中继续释放魅力。去年,她来到威尼斯办展时,便尝试了行为艺术——“行走的非遗”。她发现,当她身着苗族藏品服饰、头戴特色发饰,走在威尼斯的街头时,外国友人竟能瞬间读懂这份服饰语言,让她深刻感受到视觉传递文化基因的力量,也给予了她极大鼓舞。而在推动苗族文化融入现代美学的过程中,蒋红麟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

《蝴蝶妈妈》作品系列
身份内外 皆是风景
身为女性艺术创作者,蒋红麟认为女性视角为自己的创作带来了独特优势。“我觉得女性比较感性,也比较细腻,所以对细节的处理,还有对纹样的丰富性表达上,会比男性更加丰满。”而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层面,她同样看好女性力量的价值,尤其强调女性在非遗传承中的主体地位与市场潜力。
在深耕苗族文化的过程中,一群苗族阿姨给蒋红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个看似普通的群体,她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化传承。她们去遵从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知晓每一个图腾的来历、寓意,世世代代传承。她们对祖先和天地宇宙的这种敬畏之心,暗藏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哲学观,于不经意间流露着苗族文化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洞察。
从事非遗相关行业,天然的感知力是远远不够的。在问及对于投身非遗领域的女性给予一些建议的时候,她坦言,深度的学习功课必不可少。“非遗背后是具备了很强的文化底蕴的,是需要学习、沉淀的一个学科。”因此,用严肃的态度去多做功课了解远古的文明和文化,在蒋红麟看来是不能够省略的。当然,在了解古老文化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更要有创新和延续的部分。这种创新建立在更高远的文化视野之上,留下历史的痕迹。
“我们应该要留下我们的创新,属于我们的标杆。这样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痕迹,并将它们留给下一代人。我希望我的作品有一些时代标识,能让大家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非遗。”

《时装L’OFFICIEL》Q&A
’O: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许多传统艺术都在寻求与现代审美的结合,您认为苗族剪纸在融入现代美学时,最需要保留的核心特质是什么?
苗族纹样是变形、抽象、夸张的,所以本身就极具视觉张力,而且它也非常国际化。所以我觉得它的表达形式首先就很符合当代艺术的审美。但是我觉得在运用和融合的时候,一定要去多了解它背后的底蕴和故事,不要表达错意思。
’O:您想通过此次合作传递怎样的创作理念?
非遗要有传承,更要有创新和延续。传承就是要去了解古老的文化历史背景内涵,创新的部分就是要留下我们自己的痕迹。
’O:目前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您认为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我觉得现在的挑战蛮大的。很多人会误解非遗,认为它是一个低端的行业,因为好多人把非遗手艺会和一些比较低廉的商品划等号。非遗本身就是非常费工费时的,很多人在做转换的时候没有做整体定位和把控。我希望非遗设计能够以高质量、高审美以及更国际化的视野来重新转换和传播。
’O:苗族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有没有那些特别的习俗?
我们苗族在中秋的时候有跳月这个习俗,去祭拜月神。正值初秋,我们会准备一些瓜果,和一些祭祀月亮的一些饼。我们那边不叫饼,我们叫它月亮粑。然后在月圆之夜的时候,我们就会穿着盛装,在月亮下面跳月,去祭拜我们的月神。



苗绣藏品
右滑查看更多
’O:可以跟我们分享下你的收藏品吗?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收藏一些苗绣碎片,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当时我就觉得这些藏品非常的精美,有种莫名的感动。其实很多藏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得,就是当你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会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所以你就会莫名的感动,就想去拥有和保护它。
苗族的藏品类别太庞大,有一百多个支系,每一个支系是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纹样、不同的配饰,我在一百多个支系里筛选,进行一些分类、整理,然后对几个支系进行专研。目前我先把几个跟剪纸相关的支系进行梳理,也希望将来能够把我整理的这些资料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个课题很大,需要用一辈子去完成。

苗绣藏品
’O:你更喜欢 “热闹的生活” 还是 “安静的独处”?休息的时候最喜欢做什么?
我是 AB 血型的双子座,其实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觉得都挺有意思,所以我的生活是多元化的。热闹的时候,我会以一个旁观者去观察生活;独处的时候,就是我的创作时间。我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独处,而且我独处的这个创作时间,希望特别安静。我创作是一种心流体验,当我进入一个无意识状态时,作品才是最好的显化状态,所以我是在两种状态里面进行切换。身处热闹时,我会吸收到很多的养分,观察到很多的兴趣点,然后也会感觉到很多不同的人生体验。独处时就会把我的观察,对生命、对人生的认知融入到我的创作里面去。
’O: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我觉得艺术它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之所以我有这些创作的灵感和不断涌现的创作动力,是因为艺术它是需要冲动的,这些冲动都是来源于我的生活和我经历。就是因为我有这么丰富的经历,有这么多的思考,接触了这么多的苗族文化,然后去做田野的时候又听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还受到了很多的一些鼓舞和帮助,才能成就我今天的作品。
胜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